2025年1月20日,川普就要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了。几乎所有主流观点都认为,川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会对华采取更加严厉的打压政策,因此导致中美冲突的进一步激化。毕竟,上一次他当选时,就开启了对中国的贸易战。
然而,通过我的观察和思考,我得出了一个与主流截然不同的预测:这次川普当权,不但不会加剧中美冲突,反而非常有可能促使中美关系出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缓和。尤其在与民生相关的贸易往来有望重新再回到正轨,加大经贸往来密度,甚至在别的方面的冲突也会得到相应的缓和。
接下来,我将基于自己的思考为这一判断提供理由。这些思考目前相对零散,缺乏严谨的结构和统一的逻辑脉络,但它们构成了我推断川普重回白宫后会谋求中美关系缓和的重要基础,希望能提供一些启发。
“心态上的转变”是我思考的起点。美国是不是真的愿意接受、承认中国在国际地位上与美国平起平坐,并在各自领域自由竞争?
毕竟,当美国位于全球第一大国地位时,如果出现新的强国开始崛起,威胁到美国对全球的霸权地位,美国以往的自然反应就是祭出全球霸权工具,破坏全球市场经济的高效和公平,以牺牲美国人民的短期利益为代价,来遏制并打压对手。等到对手被打垮后,美国再进行最后的收割,从而稳定并巩固自己的长期利益。
这在历史上已经多次上演:面对苏联、面对日本,美国都曾这样做,而且都成功了。
当对手换成了中国之后,美国仍然习惯性地采取同样的手段: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等。然而,对美国来说,在经济和政治上,与这样一个全球核心大国持续脱钩、爆发冲突,肯定也不是好事,毕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像打仗一样。
可为什么美国宁可自损也要出手呢?逻辑很简单:如果能把对手彻底打垮到足以收割其资源,那在长远上这笔账仍然划算,牺牲一部分当下利益就不算什么。
问题就在于:中美开战后,美国打败中国了吗?从目前来看,除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有所拖慢之外,并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贸易战和科技战的典型案例是双方互征关税与科技封锁,但中国的外贸出口持续创新高,科技战更是反而催生了中国在国产替代和自主自强方面的全面觉醒,甚至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更多突破。
美国自己也不好过:失去了中国这个“全球工厂”源源不断的物美价廉产品供给,美国国内通胀难以遏制,人民生活水平不升反降。
我认为这里有个核心逻辑:中美冲突的本质不像两个人赛跑,光靠“拖慢对手”就能赢;而是更像一场战争,必须把对方完全打垮,才能进行收割,最终获益。若只是让对手付出惨痛代价,而自己比以前更惨,那就成了双输。没有人真正从中得利,冲突也就失去了继续升级的意义。
美国执政者的基本职责是让美国人民过得更好,而不是仅仅比中国“好一点”就能够继续在白宫坐得稳。抱着“只要别人更惨就算我赢”的思维并不满足美国民众的长远需求,“让明天比今天好”才更能赢得选票和人心。
那么,美国的精英阶层就需要判断:美国有没有能力在未来完全摧垮中国,并完成对其的收割?在我看来,“否”才是答案。美国可以让中国的前进步伐遭遇多重阻碍,但要想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任何一个方面将中国彻底摧垮,看不到任何可能性。
由此,美国在【什么是主要矛盾】上,面临两种战略选择:第一,要让美国自己更好过;第二,要让中国更不好过。
常理而言,只有当“让中国更不好过”不影响“让美国更好”,美国才会一步步行动;但如果两者发生冲突,前者“让美国更好”优先。这也代表着中美关系,并不一定要向你死我活的方向继续走。
如果要猜川普的反面与正面,他上台后会加大中美冲突,还是缓和中美冲突?虽然“”似乎成了川普的标签之一,但我更倾向于后者——即“缓和”。
从川普的商人性格和执政风格看,他的核心思路应该是“如何让美国更好”,而不是“如何让中国更难受”。
这在经济结构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中美之间互补性极强,美国是主要消费国,中国是主要生产国。如果持续脱钩,美国的通胀和中国的通缩都会加剧;反之,适度地“加钩”才能“双赢”。当然,美国在AI、芯片等核心领域依旧会继续封锁中国,但在更多与民生相关的领域中,缓和和加深合作才是更大概率的走向。
我们还能够正常的看到另一个“有趣”的维度:川普还未执政,但已经经常对包括欧洲、加拿大、墨西哥在内的国家“开火”,要求他们支付各种“保护费”,并用武力相威胁,甚至曾嚷嚷要“吞并加拿大”和“合并墨西哥”。
对啊,既然西方世界和世界其他很多地方都还有能让美国“轻松摘下的果实”,那么,为何要去走“先摧垮中国、再收割中国”这条既困难又看不到结果的路?
况且,一旦美国将精力切换到全球别的地方进行直接扩张或干预,并无太多资源再来死磕中国;而要顺利“收割”其他几个国家,也需要与中国暂时保持某一些程度的“互不干扰”或低烈度的竞争。
一些信号我觉得很有意思。原因是川普在大众认知中过于了,使得不少中美可能缓和的信号,都被大家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川普也曾说过“只要美国和中国联手,世界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很多人认为这是他的“烟雾弹”,但我个人倾向于将其视作一种务实风格下的对华示好。
就在最近,人民日报还发布了一个“中美友好故事征集”的活动,其象征意味也不容小视。
一个相当有趣而又意义深远的现象是,因TikTok在美国面临封禁,导致不少美国用户跑到小红书上去。小红书近来在美国的下载量甚至一度冲到第一,不少美国人自称“TikTok难民”,被中国网友开玩笑说为“洋悟运动”。这表面上看像是偶然的民间行为,但我感觉背后或许有一定的政治推动因素。至少,中国政府显然是“默许”了美国用户大规模涌入大陆服务器的小红书,这并非平台单方面就能做出的决定。
为什么我认为这个事件影响深远?因为这种跨国民间互动、在同一平台上的大规模交融,可能带来以下巨大改变:
美国人民对中国的真实感知:他们会看到中国人丰富而多姿的生活面貌,更直观感受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并不一定就是美国想象中的“威胁”。从而在合作共赢的态度上,更加容易达成心理共识。
畅想更便宜的生活成本:美国人民亲眼见识到中国的低物价,难免会联想到是中美贸易冲突阻断了很多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若中美能够再度互通,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是直接的利好,这也为更多中美贸易往来打下了民意基础。
打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固有偏见:美国网友在小红书上发现,中国人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并非被严密管控、毫无自由;他们还可以时尚、幽默并享受各种社交生活。这样的认识,会大大松动美国民众对“中国模式”的敌意或恐惧。
中美双方民间互信增强:中国的网友也会看到美国人的友好与善意,对“仇美”或“极端爱国小粉红”的态度是一种冲击甚至瓦解。这种民间的好感度一旦形成,对之后有利于中美友好的舆论环境非常关键。
可能的隐患:当然,这种开放式的大规模交流也存在潜在风险,比如出现各种可能煽动情绪或“政治求助”的内容。如果有人在外国大V的帖子下散布谣言或特殊政治信息,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相信中国政府对这种“洋悟运动”必然是经过审慎评估,并预备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不管如何,这场“洋悟运动”已然展示了中美民间直接互动的巨大潜力。如此规模的跨国社交热潮,此前似乎只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的那轮国际关注可以与之类比。哪怕这种热潮以后会渐渐消退,但它已经为未来的中美关系与民间互融,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基于前文的论述,如果中美关系真的迎来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缓和,尤其在不涉及核心安全与高科技的领域有所“加钩”,我认为大致会有以下表现:
中国继续稳步推进既定的发展路线——包括加强对台湾的掌控力、扩大全世界特别是周边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美国则更集中精力在全球别的地方“收割”那些“低垂的果实”,以期获得阶段性最大收益。
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与中国保持有效合作乃至友好关系的国家更容易获益,而过度依赖美国的国家反而可能在其“收割”策略下受到不利影响。
由于美国在AI、先进半导体方面仍保有绝对一马当先的优势,它不会轻易放开对中国的限制和封锁,但或许会在力度与方式上进行一定调整(比如放缓制裁节奏)。
中国则会更加坚定自主研发、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可控。双方在此领域的博弈会继续,但冲突烈度不一定会促进升级。
在涉及日常生活、消费品乃至普通工业品、能源等领域,中美或许可以很快恢复甚至深化贸易往来。
对美国来说,可以有效缓解通胀压力;对中国来说,能扩大外需、稳定经济稳步的增长。双方均为受益方,也是老百姓感受到【中美友好】带来一定的好处最直观、最迅速的。
通过对这些零碎思考的整理,我认为:川普再次入主白宫后,不一定会继续对华实行极端打压政策,反而存在比较大的可能性重启某些领域的合作,以此来实现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加钩”。诚然,美国对华遏制的手段仍会在高科技与军事安全等核心领域持续存在,但在更广泛的民生和经贸领域,双方“重新相互需要”的态势正在形成,而这一点也将极大地影响中美两国人民在未来数年的生活与福利。
各类迹象都在暗示:中美关系在军工、AI芯片等关键领域依然博弈持续,但在其他很多方面,双方或许都倾向于让彼此“更好过”,而不是继续拔刀相向、两败俱伤。随着“洋悟运动”这样的民间互动不断的提高两国普通民众的认知和互信度,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场真正的“中美合作升级版”在可预见的未来到来。
当然,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没什么是绝对的。但如果我的判断成立,如果美国确实无法“完全打垮并收割”中国,那么“追求自身更好”的川普很可能会趁机推动中美关系走向缓和。这种局部合作与局部封锁并存的状态,也许才是中美互动的一个新常态。
重磅!李嘉诚旗下长和公布:全球53个港口贡献453亿港元收入,吞吐量达8750万个标准货柜,公司净利润207亿港元
2024年度公司总营收4766.8亿港元,同比增长3.3%。按IFRS16前基准,普通股股东应占基本溢利为港币207.7亿元,与2023年相比,以当地货币计算下跌10%。
3月19日,珠海市教育局就《珠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对体育中考实施系统性改革。“新政”计划从2026年起实施,总分继续保持60分,新增羽毛球、乒乓球等5个选考项目,并强化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赵露思3大社交平台关注已清空,全网关注只剩14个,记者致电赵露思工作室暂未回应#赵露思 @赵露思
3月19日,深圳。深圳父亲“悬赏千万寻子”成功,当事人谢岳介绍了“98年寻亲群”的由来,从成立这个群开始,每一任群主都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成功上岸,谢岳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同时也希望把这份幸运传递给下一位家长。(记者:蒋林君 王易楚)#悬赏千万寻子 #谢浩男认亲成功
马来西亚批准重启MH370搜寻 若寻获须支付逾5亿元#马来西亚 #MH370 #失踪 #搜寻 #马航
湖北大学一女生已失联6天,家属:失联3天后校方才告知,手机信号最后消失在距校约一公里处。妈妈:在湖边椅子上发现女儿衣物
“确实没钱了”!知名车企三大工厂已停摆,高管现场爆料:我们工资也欠着,尽量确保车主一些基本的东西!公司此前3年亏超180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现场哪吒高管在会议现场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称,这场会议是哪吒和供应商在探讨自救方案,“大家一起共渡难关,这里面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如果哪吒倒闭了,那就是0,什么都收不到,我们也一样,工资也欠着,我们大家都希望这个企业能恢复过来,能够往前走。”
小学生因直呼老师姓名被打脸9次?老师:不是正常喊,对人不尊重,教育局:会严肃处理
3月19日,山东济宁的一位学生家长在网络上发帖称,3月14日下午,就读于邹城二中附属小学五年级的小凡,在体育课上被数学老师殴打。
1988年,张振寰凭借在电视剧《掌声响起》中饰演柳成章一角,获得华视奖男演员奖、第一届表演艺术金龙奖最有潜力电视新人奖。
从2024年12月14日韩国国会表决通过尹锡悦弹劾案并提交至韩国,案件审理至今接近100天,超过前总统卢武铉和朴槿惠,刷新韩国总统弹劾案的最长审理纪录。
光是嘴硬还不够,开始泼脏水转移重点了?!金秀贤金赛纶事件最新进展:当事人金秀贤隐身,金牌公司经纪人把7分钟的录音交给了打手「李镇浩」爆料。#李镇浩就是那位说金赛纶在咖啡店打工是作秀的Youtuber,金赛纶家属重点控诉的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