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修补匠,修补本领强……”转眼间,又到了春季路面灌缝好时节。2月18日,天微微擦亮,G244线不远处的公路巡查车车灯不停闪烁着,一个、两个、三个……一群橘色身影聚集了上来,摆锥桶、放警示牌,属于公路“修补匠”的一天开始了……
“小张、小杨,你们看啊,每个裂缝的宽度不一样,所以要提前调节好开槽机的开槽深度,在操作的时候手一定要稳”。嘈杂的机械轰鸣声中,突然传出一个声音。寻着声音的方向望去,灵台公路段什字作业点的“95后”养护工张鹏一边给去年新入职的公路“萌新们”示范着开槽机的操作,一边不忘叮嘱他们注意事项。
入职近4年的张鹏已经在连续的“实战作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刚入职的职场小白到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傅”,每一次的上路作业他总是冲锋在前,抓住每一次机会,虚心请教,在不断的提高自我的同时不忘带领新同事掌握本领。
“刚入职时,师傅们没少帮我,面对开槽作业时他们总能严控宽度和深度,做到开槽准确。”张鹏笑着说,“他们对于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劲头深深感染着我,如今这门手艺不能在我这丢了,我也想力所能及的帮助新同事尽快成长起来。‘’就这样,公路养护的接力棒被一代代公路人传递了下来。
随着开槽机缓缓推进,锋利的刀头如同手术刀一般,沿着裂缝的轨迹切出一条长长的线条,槽口光滑而笔直,每一次的开槽都准确无误,那是公路人以“工匠”的专注与执着确保着开槽工艺的精湛。
“小赫,等下扫完记得再用肩背式吹风机仔清理一遍,确保槽内杂物清洗整理干净,不然等下灌缝粘结不牢固。”一路跟班作业的技术负责人李江河一个箭步冲了过去,蹲在刚切割完的裂缝跟前仔细端详检查着,不时用手扒拉着石屑。
“再吹吹,槽内的碎渣及裂缝两侧至少10cm范围内的灰尘要保证清扫彻底,否则会影响灌缝效果。”别看李江河平时火急火燎是个急性子,但遇到与公路养护作业相关的事情他都会再三检查,反复叮嘱,力争每一道工序都做到完美。
“小心不要溢出来,不然会影响行车安全……”一路“碎碎念”的正是灵台公路段什字作业点负责人任龙,灌缝机到哪里,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作为的任龙早已将“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到了日常养护作业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强迫症’,习惯了。”
等候多时的裂缝终于迎来了它的“画师”,他以灌缝机为笔,以沥青为颜料,精心倾注,勾勒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既未留下空隙,也未流出边际。
“注意做好监测,一定要确保灌封胶彻底固化……”着急赶往下一个作业点的任龙不忘回头再次叮嘱到。
沥青终于固化,公路养护工巨少宾一边收着锥桶,一边赞叹着沥青与路面肌理融为一体的神奇。他不由地感叹道,这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修补,更像是对公路生命的延续!
灌缝作业还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就如同公路人的初心一般不曾动摇……“清缝彻底、有缝必灌、灌缝必优。”一代代公路人始终坚守、一路传承,用“匠心”坚定不移地推动着公路养护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3.视听甘肃客户端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广电总台受理对接。如需接着使用上述相关联的内容,请致电0931—8688154